
选对滤芯的孔径和材质直接决定过滤效果与使用成本。
一、孔径选择:精度匹配场景才能降本
液体过滤
0.22μm(绝对精度):用于无菌注射液、生物制剂终端除菌,必须符合USP/EP药典标准。
0.45μm:大分子药液预过滤、工业溶剂澄清。搭配1μm预过滤棉,寿命延长50%,成本降低30%。
误区纠正:非无菌液体无需0.22μm,过度追求精度会增加40%成本。
气体过滤
0.01~0.2μm疏水膜:压缩空气除菌、发酵罐进气。
关键指标:接触角>120°(抗水蒸气堵塞),否则亲水化会导致失效。
半导体工艺
0.03μm:CMP抛光液等纳米颗粒拦截,需SEMI F47认证。
降本技巧:冷却水等非关键环节用0.1μm,成本直降40%。
二、材质选择:化学兼容性决定寿命
膜层类型三大选项
原生疏水PTFE:强溶剂过滤(如丙酮、DMF)、压缩空气。禁用于水溶液。
亲水改性PTFE:药液、水过滤。避免接触浓硝酸等强氧化剂(成本+15%)。
带PP支撑层:高粘度液体(如糖浆),抗压防破膜。温度>80℃时禁用(PP软化)。
化学兼容性生死线
强酸/碱:原生PTFE耐受30%盐酸、50%氢氧化钠;
有机溶剂:全兼容乙醇、二甲苯等,但需警惕含氟溶剂(如全氟己酮)溶胀风险。
支撑结构
聚丙烯骨架:通用型,适用≤60℃(成本*低);
不锈钢骨架:高温蒸汽灭菌(耐受135℃),成本翻倍但寿命延长3倍。